光伏不只绿电,零碳是光伏的价值终点
撰文|戏台
出品|零碳知识局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巨量利用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核心动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已成为推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相对而言,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其在开发过程中几乎零排放的特性,标志着能源消费模式有望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变暖缓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国光伏企业作为行业绝对主体则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为全球零碳做出了重要贡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则在全球光伏产能崛起的2023年,依然维持中国光伏组件产能占比80~85%的预估。
长远来看,尽管目前组件价格下跌到亏损境地,但行业前景依然光明,碳中和依然是全球共识和行动。2023年光伏再次领跑清洁能源装机,IE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20GW,同比大涨85%。
尽管在2024年的装机预期中,光伏装机增速有所下滑,但依然维持超过400GW的高净值增长。这意味着光伏企业仍然将在较长时间为全球零碳事业贡献力量。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过去两年,是光伏企业扩产最为疯狂的阶段,赛跑式扩产一定程度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上升,但企业凭借技术手段,持续降低单位产品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随着过剩浪潮席卷行业,企业的扩产速度放慢,种种迹象表明光伏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拐点即将来临。
我国光伏企业在esg报告中秀出了各自的零碳肌肉。
大全能源2022年的esg报告中提到,参照行业平均生产水平,每瓦光伏组件产品多晶硅需用量大约为2.7克,大全能源2022年共生产了13.4万吨多晶硅产品用于光伏组件制造,可生产约49.56GW的光伏组件产品,每年约可实现743.4亿度清洁电力发电,相当于减少424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除了终端产品发电产生的减排收益,企业对公司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做了统计,大全近两年数据显示,其2021年~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所上升,但生产每吨多晶硅排放的温室气体下降明显。
大全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图
这依靠的是产线的技术升级,大全能源通过一系列节能降耗举措及技改项目的实施。经统计,报告期内大全能源节约外购电力消耗量可达18273万千瓦时,蒸汽消耗量节约可达18.0万吨,相当于减少15.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以电池、组件称道的天合光能在2022年度esg报告中展示了当时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022年,天合光能运营范围内排放了118.7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对比上年87.96万吨上涨35%。
天合光能的电池产品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23.76 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兆瓦,对比2020年48.31吨二氧化碳当量/兆瓦降速明显;组件产品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 9.20 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兆瓦,对比2020年24.14 吨二氧化碳当量 / 兆瓦同样降幅明显。
横向对比来看,作为彼时组件出货量第一的隆基绿能则在当年的运营范围内排放了308.9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远超天合光能。
不过这主要由产能因素影响,截止2022年,隆基绿能电池产能超过60GW,组件产能高达 85GW,硅片产能150GW。天合光能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仅为50GW、65GW,且不具备硅片产能。
另外,不少光伏企业给出了远期目标。例如,隆基绿能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2030年运营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60%,在2030年采购的每吨硅料、每瓦电池片和每吨玻璃的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20%;天合光能则提出以 2020 年为基准, 2025 年太阳能光伏产品综合能耗(吨标煤 /MW)下降 40%,单位电池综合能耗(吨标煤 /MW)下降 40%,以 2020 年为基准, 2025 年单位组件综合能耗(吨标煤 /MW)下降 40%。
供应链与零碳工厂
企业除了关注运营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普遍关注供应链的相关情况。
在2022年,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挑战,隆基绿能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目的是促进供应链伙伴建立健全的企业碳管理体系。
该计划曾预计到2023年将吸引超过200家供应商伙伴的积极响应,计划组织超过500人次参与专业的赋能培训课程,超过50家供应商伙伴将开展碳盘查工作,至少10家供应商伙伴将制定出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
在此背景下,晶澳科技也不甘落后,其硅材料供应商已经顺利完成了碳足迹认证。该公司正积极探索如何高效利用绿色包装材料,并实施了废弃光伏组件的拆解与回收计划。
晶科能源亦在供应链管理上展现出领导力,通过为供应商提供专业化培训和经验分享,不仅提高了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能力,还推动他们开展环境自评,实施供应链减排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阳光电源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在2022年对74家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针对其中15家供应商开展了产品碳足迹调查,展现了其对供应链可持续性的重视。
TCL中环也在供应链碳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2年共对71家供应商进行了碳培训,并精选了58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供应商作为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首批试点,这些供应商负责收集“绿色信息”,标志着其在建设绿色供应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通过这些措施,这些领军企业不仅在推动自身的绿色转型,也在积极影响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管理水平,共同为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价值终点
光伏企业的战略布局始终向零碳靠拢,卖组件不是唯一目标。
晶科能源的ESG报告显示,截止2022年末节能环保方面投入近7亿元。巨额投资给晶科能源带来了绿电使用,废水、废液、废气处理、环保培训等项目迅猛发展。
不仅如此,晶科能源同时在氢储方面发力。2020年,晶科科技与国际气体巨头企业携手,探索光伏制氢的新路。
而晶科能源在储能领域的脚步开始于2020年底。截至2022年,晶科能源的营收中,组件业务占比超过95%,储能业务占比极低。不过晶科能源逐渐加深了对储能市场的布局。
晶科能源在不同应用场景,如源网侧、工商业和用户侧,推出了相应的储能解决方案。公开信息显示,晶科能源已经掌握了储能核心液冷技术,并计划未来将其他储能系统关键零部件,如电芯和PCS,纳入自身的产能规划。
另外,晶科能源的储能集成系统及产业配套项目已经落户海宁,项目占地约350亩,预计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250亿元的产值,带来6亿元的税收。
晶科曾经公开表示,未来晶科将把储能业务视为同等重要的业务,与组件业务同等对待。
晶科能源的走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他光伏巨头。近年来,光伏企业把目光放到了其他领域,2020~2022年间,跨界氢储的消息屡见不鲜。
2021年3月31日隆基绿能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在西安正式成立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隆基绿能已经包括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
天合光能、安泰新能、阳光电源、晶科、晶澳、协鑫同样在氢能方面拥有战略布局,其中天合光能等其他企业同时布局储能业务。
原文标题:光伏组件卷成麻花,零碳事业却风头正盛